创业就是摸爬滚打,在创业的道路上,总会有一些人在"跳坑""爬坑"中倒下。你以为在小星找到了最低价的工商代理就完事了吗? 比如说公司注册,看似简单,其实里面的学问不少。尤其是在你不知道的地方,总有几个“坑”在等你。那么,如何避免陷入公司注册的那些“坑”呢?先跟着小星来看看坑长什么样吧! 1、随便填?先成“亿万富翁”再说 从旁人的角度看,注册资本的金额越大,代表这个公司的实力越强。《公司法》出台后,大部分的公司实行认缴制,即公司注册资本为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而股东以注册资本承担有限责任,当公司资产不足以清偿公司债务时,股东有义务按照承诺的注册资本清偿剩余债务。 你吹牛写上1亿的注册资本,就要承担1亿限额内的责任,相当于有限责任变成无限责任,所以,注册资本还是要结合公司资金实际情况,谨慎认缴。 2、有了营业执照就只管收钱? 首先,拟经营范围必须在执照上的范围开展。 其次,财税问题要报税、企业年报等。每年1-6月,需要完成上一年的工商年报,否则将被列入"异常企业名录",法定代表人失职行为将被记录到个人征信系统中。 就算营业执照才签发一个月,没收入也要准备税务申报,否则将面临罚款并加入到税务"黑名单"。 3、不切实际价值的非货币资产出资 有的创业者,或者自己琢磨,或者在某些“专家”的建议下,在注册资本中设置用自己持有的软件著作权、专利权等非货币资产出资,觉得通过加大点资产评估值在不掏钱的情况下占有较大比例股份挺合适。 实际上,从税法角度看,个人以非货币资产出资的分解动作是个人转让非货币资产和投资同时发生,应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虽然这个税务规定在执行层面有些争议,甚至有“专家”已经上升到“堵上创新之路”的高度,但是老祖宗一直教育我们“不要一棵树上吊死”,请三思有必要一定要用非货币资产出资吗? 况且,即使税交了出资完成了,这些非货币资产入账后就变成了公司资产,正常的话需要分期折旧摊销,变成了公司的成本费用,直接增加了公司会计报表盈利的负担。